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,传统的产业已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,面临着淘汰或是转型升级的抉择,作为LED照明产业之都的中山、古镇又该如何抉择? 中山之问 创新命题“一镇一业”、“一村一品”曾是珠三角地区专业镇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。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,“镇域格局”下的传统产业集群难以实现对高端产业资源的配置,自主品牌缺乏、产业集聚程度较低、区域产业雷同等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难题。 作为全省专业镇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,以专业镇经济起家的中山,依托成熟的上下游分工,多年来聚集了大批传统产业集群。目前,全市专业镇生产总值占比达72%,贡献税收达65%。中山如何推动专业镇实现“二次创业”,让专业镇再度扛起“创新大旗”? 城市答案 在“专业镇的世界”,传统产业集群立足多以加工者的身份被动嵌入世界产业链。 今年,中山明确把新型专业镇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主战场,并制定省内首个系统化的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方案。 为破除创新困境,当前中山正在加快迈向“世界的专业镇”,加快融入国际创新链的步伐。即对外紧抓深中同城与佛中同城契机,对内打破“一镇一品”的镇域格局,主动链接全球创新要素,立足产业链高端构建创新产业集群,推动专业镇升级为创新镇。 简单粉刷的白色墙体、略带锈迹的老式窗户……在外人眼里,这里只是中山市横栏镇一间不起眼的旧厂房。但在中山造明公社创始人石勇军的眼中,却是难得的办公场所。在窗户外围添上鲜艳的装饰框,引入咖啡馆、餐吧等配套,一个占地12000平方米的园林式办公区域就跃于眼前。 石勇军原是深圳照明公社合作人之一,公司主要专注“互联网+智能照明”领域。经过与横栏镇政府多次洽谈,并与厂房业主进行3个多月、10多轮沟通之后,造明公社与横栏镇签署合作协议,将在此打造中国照明灯饰行业首家创客空间。 创办规模相同的创客空间,在深圳所需的成本要比中山高出8倍左右。但节约成本并非石勇军进驻横栏的主要目的。沉淀多年的中山北部千亿灯饰产业带,链接深圳后可能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,才是他跨市创业的目的。 在中山专业镇迫切需要突破创新困境的当下,造明公社的运作模式颇具示范效应: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,引入全球创新要素构建创新产业集群,推动专业镇以新姿态走向世界。 立足于“两区四带多集群”的新布局,上述模式或将成为中山16个省级专业镇“二次创业”的新引擎。 |
联系我的时候请说明是从三千网看到的信息,谢谢。